在國務院新聞辦3月1日上午舉行的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介紹,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6年蟬聯世界第一,累計銷售550萬輛。“近年來,我國相繼發布了約60多項支持政策和舉措,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基礎材料、基礎零件、電機、電控、電池以及整車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實質性突破。2020年新能源汽車增速達到了10.9%,并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p>
回顧2020年,國家出臺多項政策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降低新能源企業的進入門檻,提高產品要求,完善強制性標準,延長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11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為未來15年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地方層面也紛紛出臺政策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
艾瑞咨詢日前發布的《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究報告》顯示,新能源汽車產業已上升至中國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成為不可逆的發展方向。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持續上升,按照國家規劃的發展愿景,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突破500萬;預計到2035年,我國汽車產業或將基本實現電動化轉型。
內外部多輪驅動
中國對原油需求的增長早已打破了能源自給自足的供求格局,雖然2019年我國原油產量呈現正增長態勢,但原油進口量仍突破了5億噸。根據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的數據,2019年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突破70%,遠超50%的國際警戒線。因此,發展電能、氫能等替代能源已提升到了國家戰略高度。
在此背景下,正如肖亞慶所言,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綠色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一種戰略選擇。我國也在政策環境、投融資環境、技術環境方面持續發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浪潮。
在政策層面,目前,國家與地方的政策體系逐漸成型,給予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極大的支持,預計未來5年內政策扶持仍將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投融資層面,自2013年新能源概念被給予更多關注后,相關投資事件與投資金額成倍增加,在2017年達到頂峰。相比2018年,2019年投資數量減少但金額增多,反映了投資方更加傾向少量成長性高的優質企業,行業洗牌進入白熱化階段??傮w而言,新能源汽車基本面呈上揚態勢,社會資本、國有資本和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展現了多方資本對新能源汽車的看好。
在技術層面,電動汽車的電池、電機和電控“三電”代替了傳統燃油汽車的內燃機、變速箱等裝置,是電動汽車重要的零部件,其技術發展也決定了電動汽車的性能指標。目前,我國在“三電”技術方面均有技術儲備,電池技術已進入世界第一梯隊,在工信部公布的《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中,續航里程和電池組能量不斷提升,技術的進步將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向好發展。
艾瑞報告指出,新能源汽車行業較易受到政策影響而產生較大波動,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入后補貼時代,一方面,新能源汽車補貼不斷下滑,車企生存愈加困難;另一方面,補貼所需的技術條件不斷提升,2020年純電動最低續駛門檻達到300公里,這給車企提出了新的要求。補貼的變化引導車企通過加強技術研發、擴大規模等手段降低整車成本,從而帶動售價和整體產業鏈成本的下降。明確了我國扶優扶強的政策方向,同時對實力一般、產品不符合用戶需求的車企起到了一定程度的警示作用。因此,技術進步和建立用戶基盤所帶來的規模效應將成為車企突圍的關鍵因素。
電池仍為消費痛點
2020年11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了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的發展愿景。在此愿景下,新政策有望持續出臺以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同時未來幾年也將迎來新的換購周期,大量國3、國4排放標準的車輛將面臨更新換代,部分限購城市新能源汽車或將存在較大發展空間。艾瑞預計,若未來行業的發展可以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資本投入、國家與地方政策相結合,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530萬輛,屆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在2000萬左右。
釋放新能源汽車的消費潛力,艾瑞報告也對用戶購車關注因素進行了調研分析。在用戶對于傳統品牌和新勢力品牌的特征感知方面,傳統品牌由于進入汽車領域較早,在安全性、實用性、做工等方面的特征更加明顯,口碑更佳;而新勢力品牌的智能化、科技感、外觀、技術和性能方面的特征更加明顯。兩種車企的差異化路線也導致用戶對于不同品牌的特征感知有著較大的差異。
在品牌要素外,電池質量和穩定性為用戶購車時關注的主要因素。其中,電池質量及穩定性(60.8%)、續航里程(59.2%)、安全性(54.0%)和充電便捷度、時長(51.0%)為超過半數用戶在購車時的重點關注因素。電池質量和安全性與司乘安全息息相關,而續航里程與充電便捷度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新能源汽車的用車體驗,體現了用戶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整車安全及用車便捷性的關注。同時,近九成用戶在購車時關注車輛智能化程度,用戶認為智能硬件與自動駕駛為智能汽車的主要優勢。與此相對應,外觀設計、配置、用車成本等為用戶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次要關注。
在用車滿意度方面,大部分用戶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用車滿意度較高,由于電動汽車直接由電機驅動,在啟動時可直接獲得最大扭矩,因此加速靈敏成為了用戶在駕駛時最滿意的指標。與此同時,駕駛平順、操作便捷、過彎平穩、靜音良好等也是滿意度較高的項目。痛點方面,冬天掉電嚴重、續航里程不足以及充電不方便成為用戶的三大痛點,而痛點的核心仍主要在于電池和充電樁兩部分,因此完善電池和充電問題可大幅解決用戶痛點。
談及新能源汽車下一步發展,肖亞慶指出:“在前期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基礎上,我們要根據市場的需要,特別是用戶的體驗,進一步提高標準,加強質量的監管。企業也要不斷提高制造水平,使我們的新能源汽車在原有基礎上再上檔次、再提高質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