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發布2021年電動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運行情況。(1)公共充電基礎設施運行情況:2021年12月比2021年11月公共充電樁增加5.5萬臺,12月同比增長42.1%。截至2021年12月,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114.7萬臺,其中直流充電樁47.0萬臺、交流充電樁67.7萬臺、交直流一體充電樁589臺。2021年,月均新增公共類充電樁約2.83萬臺。(2)公共充電基礎設施省、區、市運行情況:廣東、上海、江蘇、北京、浙江、山東、湖北、安徽、河南、福建TOP10地區建設的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占比達71.7%。2021年12月全國充電總電量約11.71億kWh,比上月增加0.89億kWh,同比增長42.0%,環比增長8.3%。(3)公共充電基礎設施運營商運行情況:截止到2021年底,全國充電運營企業所運營公共充電樁數量超過1萬臺的共有13家,分別為:星星充電運營25.7萬臺、特來電運營25.2萬臺、國家電網運營19.6萬臺、云快充運營14.5萬臺、南方電網運營4.1萬臺、依威能源運營3.5萬臺、匯充電運營2.7萬臺、深圳車電網運營2.6萬臺、上汽安悅運營2.3萬臺、萬馬愛充運營2.0萬臺、中國普天運營2.0萬臺、萬城萬充運營1.2萬臺、亨通鼎充運營1.1萬臺。這13家運營商占總量92.9%,其余運營商占總量7.1%。(4)充電基礎設施整體運行情況:2021年,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增量達93.6萬臺,其中公共充電樁增量34.0萬臺,同比上漲89.9%;隨車配建充電樁激增,增量達59.7萬臺,同比上升323.9%。截止2021年底,全國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達261.7萬臺,同比增加70.1%。2021年充電總電量達111.5億kWh,同比增加58.0%,電動汽車充電需求持續快速增長。
公共充電需求空間廣闊。中金研報預計,2025/2030E公共充電需求量可達835/2465億度,帶來334/860億元服務費市場空間。公共類充電網絡當前90%以上需求來源為營運類車輛和商用車,私人乘用車當前占公共充電需求的3-5%,一般而言私人充電可滿足補電需求;但隨著中長期私人乘用車保有量提升及私人充電物理條件限制帶來公共充電需求溢出,預計私人充電占比將逐步提升。
充電設備需求缺口較大,充電設備年市場空間綜合可達305億元。中金研報認為,公共充電設備需求可從兩個角度切入:1)基于公共充電需求量倒推。2)從用戶充電便利性出發,類比于加油站來推算所需要的充電樁密度。基于兩個角度,可分別測算得2025/2030E公共領域充電設備242-348/338-466萬根,2021-2025E/2026-2030E累計市場空間分別約803億元和1106億元,當前保有量有較大的缺口。私人充電樁將伴隨私人乘用車保有量的提升而增長。按私人充電樁按2025/2030年60%/70%配裝率測算,至2025/2030年私人充電樁保有量將達到1105/3374萬根,對應2021-2025E/2026-2030E累計市場空間304/838億元。整體看,2021-2030年公共+私人充電設備年均市場空間達到305億元。
注:以上內容摘自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微信公眾號以及中金研報
實際上充電樁頭部企業占有率很高,公共充電樁領域Top13運營商運營數量占總量92.9%。這意味著能夠抓住這些頭部充電樁企業的相關企業將會收益頗豐。根據遠東股份披露,公司高壓汽車線已獲得德凱、CQC、德國交通部 EMARK 證書等,并穩定供貨比亞迪等;直流充電樁電纜已獲得 CQC、德凱、萊茵 TUV、KEMA、UL 等相關認證,并穩定供貨蔚來、小鵬、菲尼克斯等;并與星星充電、小鵬、菲尼克斯、蔚來汽車和巴斯巴等合作開發新型高性能充電樁電纜。毫無疑問,一旦市場焦點放到充電樁板塊,遠東股份必將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