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8個月我國進出口基本持平 機電產品出口比重近6成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8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7.0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同)微降0.1%。其中,出口15.47萬億元,增長0.8%;進口11.61萬億元,下降1.3%;貿易順差3.86萬億元,擴大7.3%。按美元計價,今年前8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89萬億美元,下降6.5%。其中,出口2.22萬億美元,下降5.6%;進口1.67萬億美元,下降7.6%;貿易順差5534億美元,擴大0.8%。 對東盟進出口增長,自歐盟、美國進口增長。據海關總署統計,前8個月,東盟為我第一大貿易伙伴,我與東盟貿易總值為4.11萬億元,增長1.6%,占我外貿總值的15.2%。其中,對東盟出口2.4萬億元,增長2.8%;自東盟進口1.71萬億元,增長0.03%;對東盟貿易順差6852億元,擴大10.3%。歐盟為我第二大貿易伙伴,我與歐盟貿易總值為3.68萬億元,下降1.5%,占13.6%。其中,對歐盟出口2.37萬億元,下降4.4%;自歐盟進口1.31萬億元,增長4.3%;對歐盟貿易順差1.06萬億元,收窄13.4%。美國為我第三大貿易伙伴,我與美國貿易總值為3.05萬億元,下降8.7%,占11.2%。其中,對美國出口2.27萬億元,下降11.7%;自美國進口7752.6億元,增長1.6%;對美貿易順差1.5萬億元,收窄17.4%。日本為我第四大貿易伙伴,我與日本貿易總值為1.45萬億元,下降6.8%,占5.4%。其中,對日本出口7243.4億元,下降2.4%;自日本進口7246.4億元,下降10.7%;對日貿易逆差3億元,收窄99.6%。同期,我國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合計進出口12.62萬億元,增長3.6%。其中,出口7.01萬億元,增長9.4%;進口5.61萬億元,下降2.9%。
從外貿結構來看,新動能增速亮眼。機電產品出口比重近6成,其中汽車出口增長強勁。前8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產品8.97萬億元,增長3.6%,占出口總值的58%。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8492.7億元,下降19%;手機5135億元,下降7.5%;汽車4427億元,增長104.4%。
前8個月機電產品出口維持增勢 尤其是汽車出口表現亮眼
海關總署9月公布的數據顯示:機電產品出口比重近6成,其中汽車出口增長強勁。前8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產品8.97萬億元,增長3.6%,占出口總值的58%。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8492.7億元,下降19%;手機5135億元,下降7.5%;汽車4427億元,增長104.4%。
海關總署8月公布的數據顯示:機電產品出口比重近6成。前7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產品7.83萬億元,增長4.4%,占出口總值的58.1%。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7351.5億元,下降19.8%;手機4623.6億元,下降6.5%;汽車3837.3億元,增長118.5%。同期,出口勞密產品2.34萬億元,下降2.1%,占17.4%。其中,服裝及衣著附件6311.4億元,下降2.1%;紡織品5460.5億元,下降5.7%;塑料制品4032.4億元,增長1.5%。 海關總署7月公布的數據顯示:機電產品出口占比提升。上半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6.66萬億元,同比增長6.3%,占出口總值的58.2%,同比提升1.4個百分點;其中,電工器材、汽車及其零配件、通用機械設備分別出口6360.6億、6211.9億、2004.4億元,分別增長27.7%、58.5%、12.2% 海關總署6月公布的數據顯示:機電產品、勞密產品出口均增長。前5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產品5.57萬億元,增長9.5%,占出口總值的57.9%。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5091.5億元,下降18.1%;手機3397.7億元,下降6.4%;汽車2667.8億元,增長124.1%。
海關總署5月公布的數據顯示:機電產品、勞密產品出口均增長。前4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產品4.44萬億元,增長10.5%,占出口總值的57.9%。其中,汽車2045.3億元,增長120.3%;手機2829.5億元,下降3.2%。 海關總署4月公布的數據顯示: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均實現增長。一季度,我國機電產品出口3.27萬億元,同比增長7.6%,占出口總值的57.9%;其中,汽車、家用電器和蓄電池分別出口1474.7億、1412.4億和1163.4億元,分別增長96.6%、3.2%和84.8%。同期,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9474.6億元,增長5.7%。
海關總署3月公布的數據顯示:機電產品出口增長。前2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產品2.03萬億元,增長0.4%,占出口總值的58%。
機電產品出口增加主要得益于我國對金磚國家出口的大增 金磚國家機制成立以來,經貿合作持續鞏固發展,推動金磚機制成為當前全球經濟復蘇重要引擎。據中國海關統計,2022年我國對其他金磚國家進出口3.69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7%。今年前7個月,我國對其他金磚國家進出口2.38萬億元,同比增長19.1%,占我外貿進出口總值的10.1%,提升1.6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23萬億元,增長23.9%;進口1.15萬億元,增長14.3%。 從機電出口數據來看,據中國海關統計,前7個月我國對其他金磚國家出口機電產品7594.5億元,增長38%,占同期我國對其他金磚國家出口總值的61.7%。其中,鋰電池、電動載人汽車出口成倍增長,增速分別為129.5%和601.3%,汽車零配件、家用電器、農業機械等出口增速均超過四成。
“小汽車”出口跑出“加速度”。滿洲里口岸地處共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也是我國與金磚國家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據滿洲里海關統計,1-7月,經滿洲里鐵路口岸出口電動載人汽車831輛,同比增加276倍;貨值2.4億元,同比增長150倍。其中,出口金磚國家電動載人汽車598輛,占比72%,貨值1.7億元,占比71.4%。 2023年8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此次金磚峰會不僅是時隔三年首次恢復線下舉辦,而且進一步擴大了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朋友圈”。習近平主席在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閉幕式上指出,“當今時代,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正在從根本上改變世界版圖。無論有多少阻力,金磚國家這支積極、穩定、向善的力量都將蓬勃發展”。
美國第二季度消費者支出增速降至一年來最低水平
歐洲、日本等消費需求疲軟 當地時間9月28日(周四),美國最新公布的第二季度消費者支出增速降至一年來最低水平。美國商務部28日公布的最終修正數據顯示,第二季度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增長2.1%,符合市場預期,并與此前公布的修正數據持平。然而,第二季度衡量GDP中物價波動影響的GDP平減指數從2%下修至1.7%。更令人擔憂的是,占美國經濟總量約70%的的個人消費支出從增長1.7%大幅下修至0.8%。LPL Financial首席經濟學家羅奇(Jeffrey Roach)說:“隨著美國經濟增長勢頭放緩,消費者比最初想象的要疲軟得多。投資者應預計2023年最后一個季度的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放緩,同時企業最好做好準備,迎接消費者縮減開支并變得更加謹慎的時期。”
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8月8日,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由于消費者的商品需求進一步放緩,美國6月進口下滑至202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數據顯示,美國6月商品和服務出口額下降0.1%,下降3億美元至2475億美元,進口額下降1%,下降31億美元至3130億美元,為2021年1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報道稱,美國進口自去年初達到頂峰以來基本上一直在下降,因為消費者支出發生了變化,對海外產品的需求下降。美國消費者需求下滑跡象已經被多位經濟學家警告。著名的美國投資人比爾·格羅斯表示,美國消費者撐起了美國經濟,但其手中現金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枯竭,恐引發美國經濟衰退。格羅斯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美國政府發放的4萬億美元疫情救濟金仍在逐步滲入經濟體系,消費者手頭還有大約5000億美元可花,這些錢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花完。美國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杰米·戴蒙去年10月說,美國家庭可能在今年夏天用光儲蓄,繼而影響消費者支出。
與此同時,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日前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約九成美國人因通貨膨脹高企而在某種程度上減少消費。
今年以來,歐洲經濟增長徘徊在停滯邊緣。一季度,歐元區GDP環比增長0.1%,歐盟GDP環比增長0.3%,多國國內需求疲弱。經濟增長乏力影響歐洲社會的購買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數據顯示,當前歐盟消費支出約占全球消費支出的18%,美國占28%;而15年前,歐盟和美國各占全球消費支出的四分之一左右。歐元區經濟信心連續第五個月下滑,進一步給該地區的前景蒙上陰影。歐盟委員會公布的歐元區9月經濟景氣指數下滑至93.3,低于上一個月修正后的93.6,但好于經濟學家的預期。該指數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消費者分項指標顯著下降。歐元區9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終值降至-17.8,服務業景氣指數小幅下降至4,工業景氣指數則有所改善,升至-9。
素有歐洲經濟“火車頭”之稱的德國正面臨著黯淡的經濟增長前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德國今年將是七國集團(G7)中唯一一個經濟出現萎縮的國家。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情況下,德國出口大幅降低、制造業急劇下滑,消費者則受到了通脹飆升和歐洲央行激進加息的沖擊。盡管德國GDP在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分別環比下降0.4%、0.3%之后不再負增長,但這不太可能平息人們的擔憂。
GfK消費者專家Ralf Buerkl8月下旬表示:消費者信心在今年年底前持續復蘇的可能性越來越小。持續高企的通脹率阻礙了消費者信心的改善。GfK表示,由于未來幾個月消費者信心可能維持在低位,民間消費不會對今年整體經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反而會成為德國經濟增長前景的負擔。該數據無疑讓德國經濟的前景更加黑暗,此前公布的多項指標已經顯示出德國經濟壓力重重。
日本總務省10月6日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由于通貨膨脹持續,工薪家庭實際收入下降,扣除物價因素影響后日本8月實際家庭消費連續6個月同比下滑。調查顯示,日本2人及以上家庭8月平均消費支出約為29.32萬日元(1美元約合148日元),同比實際減少2.5%。調查還顯示,扣除物價因素影響,當月日本2人及以上工薪家庭平均收入同比降幅達6.9%。專家認為,在家庭實際收入持續下降的情況下,很難期待實際消費增加。日本央行10月2日公布9月貨幣政策會議審議委員意見摘要。摘要顯示,持續穩定地實現“物價穩定目標”并伴隨工資增長的前景尚未達到,因此在收益率曲線控制下,日本央行將繼續維持寬松貨幣政策。
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推出了傳統的“伊萬諾夫指數”,反映了俄羅斯人的消費情緒。2023年第二季度增至-11%(上期為-15%)。這是過去五年來的最高值。該指數的所有組成部分均有所改善。個人幸福指數尤其上升,上升6個百分點至5%。與去年一樣,第二季度伊萬諾夫開始不再那么擔心經濟形勢。與此同時,擔心盧布匯率的比例仍保持在上季度的水平。
世界銀行10月1日發布的最新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經濟形勢報告預計,今年該地區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增速為5%。報告顯示,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發展中經濟體預計在2023年保持5%的強勁增長,2023年不包括中國在內的區域經濟增長率預計為4.6%。報告還顯示,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發展中經濟體預計2024年增長4.5%。
為了應對通脹,部分新興經濟體則率先開始了降息步伐。9月20日,巴西央行宣布第二次降息50個基點至12.75%。此前巴西已經通過13次加息將基準利率提升至13.75%的峰值。隨著巴西央行預計該國今年全年通脹率將下降至4.84%。巴西央行委員會預計11月的貨幣政策會議上將第三次降息50個基點,并在年底前將基準利率下調至11.75%。 亞洲新興經濟體方面,菲律賓和印尼央行均在9月21日宣布維持當前利率水平不變。由于兩國正面臨著本幣貶值和大米價格上漲帶來的通脹壓力,兩國央行難以效仿巴西央行開啟降息周期。印尼央行行長Perry Warjiyo表示,目前的利率政策能確保通貨膨脹保持在較低水平。印尼央行預計該國今明兩年的通脹率分別為3%±1%和2.5%±1%,當前該行貨幣政策仍然側重于控制印尼盾的幣值穩定。同樣宣布維持關鍵利率的新興經濟體還包括南非。9月21日南非儲備銀行宣布將主要貸款利率維持在8.25%,這也是該行第二次暫停加息。南非8月4.8%的通脹率雖然較7月前值4.7%略有反彈,但總體在南非央行3%-6%的通脹目標區間之內。該行行長Lesetja Kganyago當天表示:“應對通脹的工作尚未完成,風險依然存在。我們隨時準備采取行動。” 9月21日,土耳其央行再次宣布一次性加息500個基點,將基準利率從25%上調至30%。俄羅斯央行9月15日宣布加息100個基點至13%,為近兩個月以來俄羅斯第三次加息。該行已將俄羅斯今年通脹預估值從此前的5.0%-6.5%上調至6%-7%,明顯高于4%的通脹目標。該行也指出今年以來,盧布較美元也貶值約30%,并將在下次會議上評估進一步提高關鍵利率的可行性。
后市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7月13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前我國外貿確實有壓力、有起伏、有挑戰,但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加上良好的產業體系和完備的生產能力,外貿發展韌性足、回旋余地大。同時,我國堅持對外開放,積極推進國際經貿合作,陸續出臺一系列穩外貿政策措施,綜合效應正在持續顯現,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仍然具有堅實的支撐,2023年全年我們有信心繼續鞏固市場份額,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
呂大良介紹:在外貿承壓的態勢下,我國大力開拓新興市場、打造高水平開放平臺、培育壯大優勢產業,不斷匯聚外貿新動能。上半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速接近兩位數,占進出口總值比重提升至34.3%;同期,對拉美和非洲等新興市場分別增長7%和10.5%,國際市場更加多元。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進出口分別增長8.6%和26.4%,開放平臺作用發揮明顯。
“新三樣”產品,也就是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合計出口增長61.6%,拉動整體出口增長1.8個百分點,綠色產業動能充沛。 呂大良表示,關于下半年外貿,我們感到既有壓力也有信心。當前,主要發達經濟體通脹仍處于高位,地緣政治沖突持續,短期外需回暖動力不足,我國外貿穩增長仍面臨較大壓力。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隨著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續發力,我們有信心、有基礎、有條件實現進出口促穩提質的目標。
對于8月的進出口數據,太平洋證券研報指出:出口低位回升。中國8月出口雖然仍為同比負增長,降幅卻有所收窄,相比上月回升5.7個百分點,表現超出市場一致預期。出口的低位回升一方面源于高基數效應的減弱,另一方面本月出口額也較上月出現小幅上行,這得益于外需走弱邊際放緩,印證數據包括全球制造業及主要經濟體PMI有所改善,中國8月份新出口訂單環比上月回升,韓國出口金額環比上行,同比降幅收窄。第一,重點出口商品角度,不同屬性商品出口同比均出現邊際改善。機電產品方面,同比與環比均有所好轉。汽車、船舶是本月出口同比的主要拉動分項。地產后周期產品方面,邊際上行明顯。或受前期美國房地產持續回暖的影響。勞動密集型產品方面,同比表現依舊偏弱,但降幅收窄。海外消費整體較弱,故勞密型產品出口額同比依舊排名靠后,但美國消費的韌性以及圣誕備貨需求可能對本月相關產品的出口形成一定支撐,帶動其邊際上出現積極變化。第二,主要貿易伙伴的角度,本月對東盟、歐盟及美國出口同比降幅均有所收窄,其中對東盟、美國出口同比反彈相對明顯,環比也都出現正增長,一方面,美國、越南以及印尼最新制造業PMI較前值均有回升,且越南及印尼運行在擴張區間,反映出三者需求出現積極變化。另一方面,8月為海外圣誕備貨旺季,這對相關產品的出口帶來量價上的正向拉動。根據義烏小商品指數網,受益于圣誕用品采購的外部需求,8月麻布這一節日用品原料行情有所走高。其他出口伙伴方面,對俄羅斯出口環比雖下行,但低基數下,同比依然明顯正增長。此外對于加拿大、巴西等美洲國家環比增幅也比較明顯。
東方金城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發布的點評前8個月的進出口的研報表示,未來外貿領域穩規模優結構政策措施將進一步加碼,包括面向外貿企業的階段性稅費減免,以包容性監管鼓勵跨境電商、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態創新,充分挖掘中歐班列等外貿基礎設施潛力,加快推進雙邊及多邊貿易協定談判進程,為外貿出口營造更為有利的制度環境等。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很多地方組織外貿企業“走出去”,將海外客戶“請進來”,明顯加大了對海外市場的開拓力度,加之在各類穩外貿政策扶持下,國內民企出口修復較快,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務增長勢頭良好,加之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外貿“新三樣”增長強勁,都有助于緩解海外訂單不足對我國出口的拖累。
浙商證券研報指出:高基數擾動過后, 8 月出口如期回升,符合預期;繼續堅定提示關注供給優勢帶來的出口韌性,重點提示“結構重于趨勢”、關注三大產業邏輯:其一、發達經濟體貧富差距擴大導致收入 K 型分化催生消費降級,和全球滯脹環境推動企業降本戰略,我國供應鏈優勢和產品性價比優勢有望搶占份額,紡服、輕工、機械、家電及家具等領域的中高端品類或將受益。其二、新興市場國家現代化的現實需求疊加近年來我國外交、外貿等領域開拓布局,有望推動“中國制造”出口新興市場國家,一帶一路、東盟等是重要出口對象。其三、全球科技周期及碳中和進程的推進,有望在全球衰退環境下走出產業發展的獨立趨勢,帶動我國機電產品和新能源品類(新能源車、光伏等)的出口增長。結構重于趨勢,關注產業邏輯。結構層面,機電產品保持較強增長,勞動密集型相對較弱。結構重于趨勢,關注產業邏輯。
結合前文邏輯, 相比于整體出口趨勢,我們提示更應關注結構表現,結合海外經濟表現和產業發展走勢,我們繼續提示重點關注三大出口結構表現:1)重點關注海外消費降級和企業降本帶來的出口機會。2)關注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發展與“中國制造”出海帶來的出口支撐。 新興市場國家也是我國出口的重要新興增長點,特別是一帶一路國家及東盟地區。3 )關注新一輪科技周期和全球碳中和進程的演繹。風險提示:中美貿易摩擦超預期惡化,海外經濟超預期下滑。 此外,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9月中旬發布了2023年上半年我國電機行業對外貿易形勢分析。專家建議,電機行業企業必須尋找新的發展方向和突破口,要在產業結構改革、技術創新改進、價格調整等方面做出努力。并建議地方政府從前瞻性、戰略性高度規劃電機產業發展思路,推動行業智能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