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海關總署公布9月進出口數據。主要出口商品中,9月手機出口了8354.5萬臺,而8月該數據僅為6456.7萬臺,出口金額更是環比大漲123.37%。
縱觀近期手機品牌商動向,多家新機陸續發布。9月華為Mate 60系列手機上線,蘋果iPhone 15系列手機發布。招商證券最新研報指出,蘋果新品需求優于市場悲觀預期,華為新機銷售火爆,帶動安卓手機銷量恢復同比正增長。
需求端、庫存端齊迎改善
彭博一致預期預計2023下半年高通及聯發科手機業務收入合計同比降幅將收窄至-5.7%,射頻公司手機業務收入合計有望同比轉正。在華泰證券分析師黃樂平看來,手機市場需求復蘇跡象顯現。
據IDC數據,2023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11.3%;同期高通及聯發科手機業務收入合計同比下降20.5%;Skyworks、Qorvo等五家射頻公司手機業務收入合計同比下降36.6%。對此,黃樂平認為,手機終端及渠道的庫存去化逐步完成。 庫存方面,招商證券在相關研報中亦指出,手機鏈芯片廠商庫存逐步好轉,全球手機鏈芯片大廠2023年二季度庫存環比出現下降。具體來看,聯發科表示手機市場庫存正穩定下降,未來需求不會更差;國內手機鏈廠商韋爾股份、卓勝微、匯頂科技等公司的平均庫存連續第三個季度環比下降。
手機品牌方面,華為相關消息人士指出,華為目標在2024年出貨6000萬-7000萬部智能手機。該目標出貨量對比華為2022年全年出貨量翻倍。
國信證券認為,補庫存及本土創新共振,華為新品催化各終端品牌積極備貨。一方面基于華為高端機型突破,鯰魚效應下各終端品牌積極備貨以穩定自身市場份額;一方面基于終端補庫存需求的體現,2023年三季度消費電子產業鏈延續二季度以來的弱復蘇趨勢,環比繼續上揚,四季度出貨展望則更加積極。 AI助推消費電子加速復蘇 除了需求端、庫存端的改善以外,黃樂平還指出,近期小米、華為手機AI應用展露苗頭,在語音交互、圖像處理等方面有顯著提升。AI落地手機可有效提升用戶使用體驗,有望推動下一輪換機潮。 以華為、谷歌為例,華為近期上線的旗艦機Mate 60 Pro接入盤古人工智能大模型,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更智慧的交互體驗;谷歌發布Pixel 8系列手機,該手機以AI為中心,定制自研芯片Tensor G3,可實現通過手機終端調用大模型。 民生證券在相關研報中指出,谷歌Pixel 8系列勾勒出AI手機的全新發展方向,通過搭載自研的TensorG3處理器,集成生成式AI,賦能AI個性化體驗。具體來看: 輸入端:AI手機更為重視傳感器,攝像頭及算法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輸出端:AI手機展現的內容更為豐富,助推顯示面板發展; 存儲端:AIGC帶動內容快速增長,助力存儲容量快速增長,當前512GB手機成為主流配置,同時1TB手機滲透率逐步提升。
國泰君安認為,混合AI有望吹響消費電子復蘇號角。以高通為例,搭載驍龍平臺終端推動混合AI擴展至手機、平板、XR等領域。高通通過為終端設備提供芯片硬件支持,已讓在手機上運行大模型成為現實。目前全球消費電子仍呈疲軟態勢,但下游的邊際變化已然漸顯,混合AI或將助推消費電子加速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