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工具分會秘書長沈壯行在接受采訪時對我國各類工具企業在調整發展戰略時的一些前瞻性看法及建設性意見,并指出我國工具企業在出口和內銷兩方面,都需要作出重大的戰略...
近日,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工具分會秘書長沈壯行在接受采訪時對我國各類工具企業在調整發展戰略時的一些前瞻性看法及建設性意見,并指出我國工具企業在出口和內銷兩方面,都需要作出重大的戰略性調整。 1.調整出口戰略
目前,中國出口的刀具產品大多屬于低端領域,根據我國國情,還是可以出口一點,但數量不能盲目擴張。今后的趨勢是要貫徹少而精、精而強的原則,規模要大大縮小,附加值要不斷提高(通過品牌、營銷、質量、交貨期等一系列措施),以低消耗贏得高效益。
我國現在出口刀具超過了30億件,僅此一項是工業大國日本高速鋼刀具產銷量的40倍以上,每年消費的高速鋼占全球40%。不要說今后的市場有問題,維持這么大規模的“碳排放”也是不能持續的。
因此,我們認為,在國際、國內經濟新格局下,工具出口企業要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例如恢復出口質量許可證制度,調整出口稅目分類等),實行優勝劣汰,重新洗牌,讓消耗低、效益高的企業獲得優先發展。
2. 調整國內市場的戰略定位
(1)工具企業發展機遇巨大
我國是“金磚四國”中最大的經濟體,大家都看好我國制造業的發展潛力。2008年我國制造業的刀具消費達到40億美元,超過日、美、德等工業發達國家,居全球第一位。國內市場發展前景十分廣闊,2008年我國機床擁有量達到700萬臺,美國為240萬臺,日本為140萬臺,所以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基地。刀具是為制造服務的,守著這么一個大市場,工具企業發展機遇是很大的。
(2)國內工具企業沒有受到支柱產業的拉動
但是,一年來的事態發展說明,我國工具企業還沒有充分用好這個大市場帶來的機遇。一年來,盡管全球經濟衰退,但我國的汽車產業、新能源產業、航空航天產業,電子通信產業等仍保持了高速發展的勢頭。盡管如此,我國主要工具企業的國內銷售,仍然下降了30%左右,說明我們還沒有真正大規模進入到這些新興支柱產業,它們的發展沒有對國內工具企業的銷售起到有力的拉動作用。
(3)亟待調整國內市場戰略定位
由上述情況得知,我國工具企業在國內市場的戰略定位,面對國際、國內經濟格局的變化,也要做出及時調整。并且要迅速做好兩件事:第一,服務方向要調整到主要面向國內新興支柱產業的軌道上來,下決心排除傳統習慣,進入這些產業;第二,要調整產品結構,提高服務水平,適應這些新用戶的需要。為低端制造業服務的傳統高速鋼標準刀具的生產比重必然要降下來,現代高效刀具的比重一定要增加。
2008年,我國進口刀具100億人民幣,約14億美元。這說明國內對高端刀具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十分強勁,今后還會迅速增長。當然對國內工具企業來講,進入這個新領域難度很大。首先要認真調研,摸清需求,然后根據自身優勢,選好切入點,逐步站穩腳跟,擴大戰果,盲目上馬不會成功,零敲碎打則成不了氣候,一定要做好扎實的工作。這方面我們的國際同行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值得借鑒。
來源:雅式中國機械與金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