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第一家生產氧化鋁的民營企業重慶博賽礦業集團,終于在加納扎根。2月2日,博賽收購力拓旗下加納鋁土礦公司80%股權項目獲批。這是中國企業首度在非洲獲得鋁土礦投資。“借助加納鋁土礦,...
中國第一家生產氧化鋁的民營企業重慶博賽礦業集團,終于在加納扎根。2月2日,博賽收購力拓旗下加納鋁土礦公司80%股權項目獲批。這是中國企業首度在非洲獲得鋁土礦投資。 “借助加納鋁土礦,今年我們制定了龐大的擴張計劃。”2月底,博賽行政辦主任助理張永華說,博賽將投入22億元做大鋁業,是其前15年的投資總和。
對博賽而言,從加納運回國的將不僅是礦石,還是挑戰國內最大的氧化鋁生產商中鋁的砝碼。
一旦擴張成功,博賽的氧化鋁產能將直逼120萬噸,趕超中鋁在重慶的氧化鋁設計產能80萬噸。這將徹底改變重慶氧化鋁的格局,氧化鋁生產企業從“一大兩小”變成“一大一小”,主角由中鋁變成博賽。
海外尋礦,讓昔日的小舢板有了和航母抗衡的一天。
資源之戰
收購加納鋁土礦公司獲批,博賽面臨的資源瓶頸被打破。
“一旦鋁土礦運回來,先鋒氧化鋁的第三期擴能下半年就可實現。”張永華欣喜的說。足足五年,受限鋁土礦資源,該工程無米下炊。
是南川一役,讓民企博賽在和國企中鋁的資源爭奪中,先行告輸。
重慶南川,高品位鋁土礦儲量過億噸,與河南、廣西等省并稱中國七大鋁資源基地,整個渝南黔北地區鋁土礦總儲量逾10億噸。
1994年,博賽的前身南川礦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誕生于此,坐擁金泉鋁土礦山和水江鋁土礦山。1997年,在中國有色金屬進出口公司從事國際貿易的袁志倫加盟該公司,通過一二期建設,氧化鋁產能達20萬噸。因在中鋁體系外,最早在國內生產氧化鋁,袁志倫將公司更名為“先鋒氧化鋁”。
中鋁的到來很快打破了這里的平靜。
2006年春,中鋁80萬噸氧化鋁項目在南川水江鎮奠基,總投資50億元,時為重慶直轄以來最大的工業項目。除氧化鋁廠外,該項目還包括155萬噸精礦的選廠、165萬噸的礦山和熱電廠。
和重慶市政府傾力合作,中鋁極大的保證了礦山優先開發權。按照雙方協議,中鋁統一管理和規劃當地的鋁土礦資源,為項目提供保障。巨無霸的這一行動,幾乎斷了博賽等企業的后路。
在同一礦帶上,還有另一家生產氧化鋁的國企——鼎泰拓源。中鋁擬收購這兩家企業,先后遭拒。由此,重慶氧化鋁市場形成了“一大兩小”格局。
“氧化鋁在國內資源稀缺,價格高企,沒有誰愿意被中鋁收購。”博賽內部人士稱。博賽曾想過搬遷至貴州發展,但同樣的資源優先保護“潛規則“,將其拒之門外。
博賽不得不把眼光放到了國外。2006年底,博賽董事長袁志倫橫渡大西洋,以6000萬美元在南美收購了圭亞那歐邁礦業公司,該公司擁有優質鋁礬土礦儲量1.86億噸,約占中國鋁礬土探明儲量的1/5。博賽一舉成為全球最大鋁礬土熟料生產和棕剛玉生產企業。
今年2月2日,袁志倫又花費3000萬美元,將非洲加納鋁土礦公司的80%股權擁入懷中,該礦設計產能100萬噸鋁礬土。“我們收購的圭亞那鋁礬土礦是世界最好級別的耐火級鋁土礦,而加納礦是冶金級鋁土礦。”袁志倫說。
張永華解釋,國內鋁土礦和氧化鋁的產出比為2:1,而加納鋁土礦的品位高,相當于1.5噸礦石就可生產1噸氧化鋁。“成本方面,有關部門對海外資源性產品運回中國有補貼。其次是運費,如果我們和一些有合作的船運公司簽長期合同,可以把運費降到最低。”他說。
規模之爭
走出國門,博賽重新掌握了資源,但袁志倫并不滿足于此。
十年磨礪,氧化鋁市場缺口依然巨大。于是,在重慶,博賽意與中鋁一決高下。今年,博賽制定了龐大的擴張計劃。“博賽將改寫重慶生產氧化鋁的格局。”張永華說。
具體而言,袁志倫想打的是兩張牌:一是先鋒氧化鋁的第三期擴建,從20萬噸擴建到60萬噸;二是意圖收購鼎泰拓源,通過技改,年產氧化鋁60萬噸。如能如愿,擴能一兩年內就可實現。
張永華解釋,畢竟有了加納鋁土礦做后盾。一旦投產,從加納運回的鋁土礦石將全部滿足生產需要。
一旦擴張成功,博賽的氧化鋁產能將達120萬噸,超過中鋁在重慶的80萬噸氧化鋁設計產能。重慶的氧化鋁生產企業也將由“一大兩小”變成“一大一小”。
那么,翻牌的可行性有多大?
仿佛龜兔賽跑,一開始跑在前面的中鋁,現在落后了。這緣于金融危機,中鋁在重慶的氧化鋁生產項目進展并不順利。
按照當初的設想,在2008年底,80萬噸氧化鋁項目投料試車出產品。然而,由于鋁業產品市場需求疲軟,價格下降,該項目工期放緩。
2月26日,中鋁重慶分公司有關人士表示,該項目去年5月才全面復工,計劃今年6月底試車投產,今年預計可生產30萬噸氧化鋁。這離當初的計劃晚了近兩年。
但由此決出兩者勝負,尚早。鼎泰拓源的去留,成為關鍵。
2月底,鼎泰拓源銷售部經理周良全表示,該公司年產氧化鋁10萬噸左右,從去年9月已停產。目前,氧化鋁價格在2600元/噸左右,持穩,但和金融危機前比,價格大相徑庭。至于停產原因,鼎泰拓源辦公室蔣主任稱在技改,何時復工不清楚。
鼎泰拓源成立于2002年7月,主要生產冶金級氧化鋁。該公司由重慶鼎泰能源集團、重慶拓源實業有限公司和重慶建設投資公司共同出資組建,電力體制改革后,歸屬重慶電力公司投資的渝能集團。
但在新一輪瓜分電力投資的多元化資產潮中,鼎泰拓源再度易主。去年,按照“主多分離”的改革要求,從事多元化經營的渝能集團被拆分。
“我們收購渝能集團前,它的礦業資產就先被重組了。”大唐發電證券事務代表魏主任致電稱。包括鼎泰拓源、重慶天泰鋁業有限公司、重慶拓源華冠碳素有限公司在內的渝能礦業資產全部賣給了中電投。
“現在中電投集團委托我們管理鼎泰拓源,上市公司已派出一名副總任它的董事長。”中電投下屬企業九龍電力董秘黃青華說。
查閱九龍電力的公告后發現,中電投和該公司簽訂委托經營管理協議,托管中電投在渝多家企業的年管理費為150萬元,管理期限為2007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
盡管已處于停產狀態,但博賽要收購鼎泰拓源,并不容易。
有業內人士稱,作為五大發電集團之一的中電投集團,旗下擁有寧夏能源鋁業、 蒙東能源等,已將鋁業作為主業之一。去年,中電投電、煤、鋁三大板塊產銷量均高于同行平均水平,其中電解鋁產量110萬噸,同比增長147%。賣掉鼎泰拓源,中電投不一定舍得放手。
但在博賽看來,中電投的鋁業優勢在電解鋁,如果從事氧化鋁生產,資源勢必成為制約,剝離鼎泰拓源成為必然。同時,民營企業有自身優勢,嚴格控制成本,注重效率。據了解,多年內,博賽的資產負債率控制在50%以內,去年,資產負債率降到47%。
對此,九龍電力總經辦負責人稱,雙方還沒談好,不愿多說。
“不管最終結果如何,博賽做大做強的戰略不會變,計劃1-2年后上市。”張永華說。去年,博賽實現銷售收入40多億元,在金融危機中扭虧為盈。根據五年發展規劃,2014年之內博賽的氧化鋁將做到200萬噸,電解鋁做到100萬噸,產值將超過200億元。
而對重慶市政府來說,中鋁和博賽的角逐,不管規模誰大誰小,都加速了打造“中國鋁加工之都”。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