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產值平穩增長,部分產品產量止跌企穩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9年1~12月,五金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4852.60億元,同比增長8.64%。從月度產值情況看,基...
(一)產值平穩增長,部分產品產量止跌企穩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9年1~12月,五金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4852.60億元,同比增長8.64%。從月度產值情況看,基本保持了平穩增長態勢。全年各月總產值同比均保持正增長,且下半年平均增長速度明顯高于上半年。
從分產品完成產量走勢看,除燃氣灶具產量同比由上半年的正增長轉為負增長,其他主要五金制品產量都趨于回升,其中,不銹鋼日用制品和燃氣熱水器兩個行業產量同比均負轉正;搪瓷制品的產量雖有波動,但全年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增長;鎖具行業同比降幅逐月收窄,基本走向平穩。
(二)產品內銷回暖,產銷率保持較高水平
2009年,全國五金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銷售產值累計4711.89億元,同比增長8.15%。完成出口交貨值累計1164.84億元,同比下降9.3%。出口交貨值占銷售產值比重24.72%,較去年同期下降4.76個百分比,較上半年下降0.59個百分點。
從月度上看,2009年五金行業銷售產值持續保持同比增長,11月份增幅達到全年最高的19%。出口交貨值同比持續負增長,但回暖跡象明顯,自9月份以來降幅逐步減小,11月開始轉為正增長。
2009年五金行業累計產銷率97.10%,基本保持了去年同期水平。其中8月份最低,產銷率為96.27%,受市場需求拉動影響,四季度五金行業產銷率逐月提升,12月份達到了全年最高值98.57%。
2009年國內五金市場銷售不斷走高,在對外出口嚴重受阻的情況下,內銷上升彌補了外銷減少的損失,五金產品的產銷率全年保持在較高的水平。究其原因,除了受益于國家“拉動內需”政策的實施,江蘇、浙江、山東等五金產品主要產區周圍不斷建成的各類五金銷售市場,以及依托于各五金產業基地形成的專業市場,也都在很大程度上對產品內銷起到了推動作用。
(三)進出口降幅收窄,外貿形勢依然嚴峻
根據海關統計,2009年1~12月我國五金產品進出口總額為214.28億美元,同比下降16.55%,降幅比上半年減少2.13個百分點。實現貿易順差181.66億美元,比2008年同期順差減少34.29億美元。
1、五金行業出口震蕩上行
2009年1~12月五金產品累計出口額197.97億美元,同比下降15.61%。受國際金融危機,歐美貿易保護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2009年我國各類五金產品出口額同比累計負增長,但隨著世界經濟持續復蘇的預期不斷增強,經濟形勢回升向好,下半年五金產品出口降幅逐步收窄。
從月度數據看,2009年我國五金產品出口走勢與上年基本相符。2月份受季節因素影響出口值下降幅度較大,達到全年最低點。3月份開始逐步震蕩回升,年底出現了翹尾走勢,12月份,月度出口額出現了年內首次同比正增長。
2009年,金融危機導致外部需求銳減,五金企業訂單不足,產品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大量庫存積壓。部分企業為爭取國外客戶,變相壓低銷售價格,致使出口單價持續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歐美等發達國家頻繁地對我國五金產品進行反傾銷等貿易制裁,削弱了國內五金產品出口的成本優勢,是我國五金制品出口總額同比一直負增長的主要原因。
2、五金行業進口環比上升
2009年1~12月五金行業累計進口額16.31億美元,同比下降12.47%。除金屬制餐廚類用具及家用器具進口量、值均保持了正增長態勢外,其他五金制品的進口量值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較上半年下降幅度有所減小。
從月度數據看,2009年五金行業進口額呈震蕩上升之勢,四季度上升趨勢較為明顯,11、12兩月出現了正增長。說明我國政府經濟刺激政策效果顯現,內需比較強勁,這也有利于拉動我國五金行業全面恢復。
(四)行業效益持續向好,全部指標轉為正增長
2009年1~11月份,五金行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80.21億元,同比增長21.80%,下半年開始同比增長由負轉正,且增幅逐步加大,年終超過了20%的增長。1~11月份五金行業十四類子行業全部實現累計利潤同比正增長。
1~11月份,全國五金行業規模以上虧損企業1520家,行業虧損面為18.19%,較2009年上半年下降了5.6個百分點。全行業累計虧損額17.57億元,比去年同期降低了3.2個百分點,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行業盈利下降的壓力。
此外,2009年4月1日起國家進一步提高了部分五金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包括工具、鎖具、炊具、餐具、廚房設備及不銹鋼制品等九類產品的部分產品,涉及稅號27個,基本上回調4個百分點。此次提高出口退稅率,加大了五金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也是全行業利潤持續轉好的原因之一。
來源:中國輕工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