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德國光伏市場現狀分析近日,德國光伏市場的一個突發性政策(德國光伏電站補貼政策3月初再次下調,地面和屋頂電站分別下降30%和20%,相當于市場停滯),讓國內光伏企業措手不及。很多...
一、德國光伏市場現狀分析
近日,德國光伏市場的一個突發性政策(德國光伏電站補貼政策3月初再次下調,地面和屋頂電站分別下降30%和20%,相當于市場停滯),讓國內光伏企業措手不及。
很多企業面對美國雙反、德國市場停滯、意大利前景不明等等,失去了對于光伏行業的信心,認為光伏行業走到了盡頭,處于茫然的階段。其實大可不必如此,德國的市場蕭條是發展的必然:光伏和風力發電一樣,屬于“垃圾電”(這是站在電網調度的角度去考慮的,電網公司對于此類發電的稱謂),它們所占電網總比例必須進行限制,否則就會影響其電網的穩定性。目前光伏發電已經占德國電力裝機容量的10%以上,局部地區甚至達到15%或更高,這對于電網的調度和安全性帶來很大的問題。以中國為例,絕大多數省份中,光伏發電所占局部電網比例不能超過10%,這個比例的大小是由各地電網結構所制約的。
德國電網調度能力雖然好于中國,但15%的占比已經接近極限。而且隨著金融危機的深入,經濟發展停滯,社會用電負荷也會下降,總體發電運行機組中,光伏所占比例也會有所上升。
其實在2009年底,就有德國某地方電力公司要求光伏逆變器具備4105認證(VDE-AR-N4105,是一項德國低電壓并網發電設備行業標準),只是到了2011年才提出作為強制性要求;2011年底,德國政府突擊公布了一項新的認證標準,并要求在2012年3月1日強制執行,這就是BDEW(針對大型升壓上網光伏電站所用逆變器廠家用軟件建立電站模型并模擬逆變器各項功能運行,接入測試機構直流電源和交流電網參數后,可滿足各項測試要求),這項認證的強制執行也同樣是為了保證電網調度和各項調控的穩定性。(目前BDEW的認證只有少數幾個德國逆變器廠家通過,絕大多數企業要做這項認證需要花費至少半年準備時間;而德國很多現有電站已經被告知要在規定時間內整改,逆變器設備滿足這兩項認證要求,否則將停止其并網)
基于以上兩個強制性認證要求的快速發布,我們可以確定德國電網對于光伏發電已經不能再容納太多,并且實際運行已經已經遇到了調度瓶頸。所以大家不要再對德國光伏市場(現有直接并網或升壓上網的安裝類型)抱有任何幻想。
在之前一段時間還看到德國有針對光伏電站發電量控制的報道(估計是討論稿),每千瓦年發電量大于900kWh的電量將不予收購。
二、德國光伏市場未來預測
德國光伏市場也并未就此完全停滯,帶儲能的光伏應用系統目前在德國已經開始發展,鋰電池、飛輪、液流電池、抽水蓄能等等,已經開始進入產業化。大型和小型光伏電站也都可以結合不同形式儲能裝置來應用,該應用主要發展是用戶側微電網形式,對于外部電力網的影響可大大降低(影響仍然存在,但基本可控)。
帶儲能的光伏應用系統其實分為兩種:一種是完全離網的光伏應用(市電切換的也屬于這類);另一種是和電網結合在一起的。
國內也已經有企業開始在德國市場開展應用,當然系統完善需要經驗的積累和應用面的拓展。儲能產品的性價比不斷提升,也將會使這項應用市場迅速擴大。
三、全球光伏市場發展分析
下一個與德國同樣遇到調度瓶頸的是意大利,如果按照2011年的裝機容量,其最多還有一年的市場空間存在,也有可能因為其經濟困境而踩剎車,不容樂觀。
其他國家都還離電網調度限制很遠,長期來看不會受到德國市場影響。而且隨著光伏發電成本降低,對于發達國家來說,其所需要的補貼支出只是很小一部分(所補助的只是與傳統電力的差價),同時可以完成京都議定書規定的節能減排要求。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應用光伏發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經濟發展帶來的電力缺口,而且光伏電站一般有國外機構或資金投資,政府只是每年發放補貼電費,相當于20年左右的分期付款,這也是各個政府很樂意的一件事情。
考慮到德國光伏經驗對于其他國家的借鑒,相信很多國家將對于光伏電站建設總量進行控制,而帶儲能的光伏電站將會異軍突起。當然光伏電站中使用的各種逆變器(小到4KW,大到1MW)設備性能和標準要求會越來越高,各個國家都會推出各自的要求和標準,逆變器廠家的認證工作將會持續開展,這對于國內逆變器廠家來說意味著投入將會持續加大。同時,負責認證的專業人員會有大量缺口,薪資待遇也會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