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經濟危機發生之時,“國有化”往往成為最后的武器,AIG、通用汽車的破產重生都曾與美國政府的“國有化”息息相關。如今,岌岌可危的中國光伏企業也開始了國有化的探索。
“目前不少企業都陷入了財務困境,估計明年年初就會有一大批光伏企業被并購或者消失。”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時報記者如是表述,這正是曾經風光無限的光伏產業現階段的艱難現實。
嚴重的產能過剩、歐美雙反調查的雪上加霜,超過80%的資產負債率……諸多不利因素把眾多光伏企業推到了生死存亡的懸崖邊上。
行業的救贖
“國有化”的形式開始出現在拯救光伏企業的行動中,作為國內重要的光伏企業賽維LDK已率先踏上國有化之路。
賽維LDK將自己19.9%的股權以每股0.86美元的價格,出售給江西新余政府參股的公司——恒瑞新能源有限公司。而今年上半年,賽維LDK虧損額達10.8億元,負債266.76億元,公司資產負債率超過80%。新余市政府的及時出手有利于緩解賽維LDK的財務困境。
需要政府救助的光伏企業遠不止這一家,近日東營光伏(CNPV)、無錫尚德將成為國有化目標的傳聞甚多。東營光伏是山東的一家太陽能光伏企業,根據公司11月1日公布的重組計劃,因為目前的光伏行業危機,公司正在經受著嚴重的資金流問題和歸還銀行到期貸款及履行其他承諾,必須盡快找到其他融資措施。鑒于此,由東營市政府控制的公司提出了購買東營光伏50.38%股份的計劃,購買對價是1000萬美金。
無論是賽維LDK,還是東營光伏,以及無錫尚德,最終施以援手可能都是地方政府,這也說明地方政府和光伏企業早已深深地聯系在一起。
染上國有顏色的光伏企業管理層出現變局在所難免。近日,賽維LDK彭小峰辭去CEO職務, 佟興雪被任命為賽維LDK首席執行官;同時, 劉志斌、姚紅江和劉學志等三人成為賽維LDK董事, 他們分別為江西恒瑞新能源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和副總經理,國企高管正式入主賽維董事會,公司管理可能會出現另一種面貌。
自下而上的趨勢
下游光伏電站領域,國有資本跑馬圈地的大戲也正在上演。
受早期政策、資金、并網等影響,民營光伏企業對光伏電站建設幾無建樹。2009年,中國第一個20GW光伏電站敦煌光伏電站由國家投資總公司和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投資建設,國有資本開始大舉入主光伏電站。
今年以來,華能格爾木光伏電站50兆瓦項目已經并網發電;國電電力內蒙古新能源阿左旗20兆瓦光伏項目獲核準;大唐五原20兆瓦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獲核準;中電投武威9兆瓦并網發電工程獲批……
光伏設備商多為民營企業,想要進入光伏電站行業,似乎也需要依靠國有資本。今年6月,中材國際旗下控股子公司中材天華與國資背景的東營光伏投資建設運營東營10MWp光伏電站項目,項目總投資1.03億元。
10月份,海潤光伏則擬與國電電力合資設立國電青海格爾木光伏發電有限公司,并建設40MW光伏電站,項目總投資金額4.8億元。兩家公司均表示利用雙方的優勢互補,有利于公司進一步拓展太陽能電站業務。
同時,憑借雄厚的資本實力以及與國家電網的密切關系,國內電力集團繼續向上游拓展產業鏈顯得游刃有余,上游光伏行業的極度不景氣正為國有資本整合提供了良好機會,有業內人士指出,在對光伏電站的大舉進軍后,受分散風險和壟斷利潤等多種因素推動,國有資本近來向上游拓展的跡象明顯。光伏企業有望迎來以國有資本為主力的行業整合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