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5年前兩個月,我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831家,同比增長38.6%,合同外資金額同比增長102.4%,實際利用外資的金額同比增長17%。商務部部長高虎城22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
2015年前兩個月,我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831家,同比增長38.6%,合同外資金額同比增長102.4%,實際利用外資的金額同比增長17%。商務部部長高虎城22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用這組數據說明,“外資依然看好中國,選擇中國、投資中國的潮流并沒有改變。”“截至2014年底,我國累計批準設立了外資企業81萬余家,實際利用外資1.5萬億美元,外資企業創造了中國近一半的進出口貿易、1/10的城鎮就業、1/5的財政稅收和1/4的工業產值。”高虎城表示,外資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2014年,中國利用外資逆勢而上,增長了1.7%,利用外資規模首次成為全球第一。”高虎城同時談道,當前利用外資的結構有了很大的改善:服務業領域當中利用外資比例已經高達55.4%,高出工業制造業22個百分點,成為新的增長領域;中部地區利用外資增長7.5%,實際利用外資比重已經接近10%,產業梯度轉移成效明顯。
“新常態下,中國政府積極利用外資政策并沒有改變,今后利用外資更多要依靠法律、制度、政策等軟環境方面的建設,靠先進的制造業和服務業的進一步擴大開放。”會上,高虎城透露,今年我國利用外資的政策方向包括:一是進一步放寬外商投資的市場準入,重點是擴大服務業和一般制造業的開放;二是健全外商投資監管體系,全面鋪開普遍備案、有限核準的制度,并將大幅下放鼓勵類項目的核準權,把管理重點放在準入后的環節上,加強事中事后的監管,完善外商投資安全審查機制;三是修訂外商投資相關的法律,重點制定外國投資法,實現三法合一,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方式,以負面清單為基礎,有重點地放開服務業領域的外資準入限制,進一步放開一般制造業,減少已經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制造業和基礎設施等相關領域對外資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