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工業經濟運行首季開局良好,一些主要指標出現明顯改善跡象,積極因素逐步積聚,政策效果正在逐步顯現,制造業發展好于整體工業。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和政府工作報告總體安排,工信部...
“工業經濟運行首季開局良好,一些主要指標出現明顯改善跡象,積極因素逐步積聚,政策效果正在逐步顯現,制造業發展好于整體工業。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和政府工作報告總體安排,工信部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戰略全局,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促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全力以赴實現工業通信業平穩健康發展和‘十三五’良好開局。”日前,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2016年一季度中國工業和通信業發展情況。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鄭立新在會上做出上述表示。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黃利斌一同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工業生產緩中趨穩
就當前工業通信業運行特點,鄭立新介紹說,一是工業生產緩中趨穩,企業效益狀況呈現改善跡象。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比1~2月回升0.4個百分點,其中3月份增長6.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7.4%,改變了去年全年利潤下降2.3%的局面。
二是工業經濟運行中積極因素進一步增多。工業品出廠價格降幅進一步收窄,3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4.3%,降幅低于1~2月的5.1%和去年四季度的5.9%;環比上漲0.5%,是2014年1月份以來的首次上漲。一些重要原材料價格止跌回升。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重回擴張區間。工業企業產銷銜接狀況也有明顯好轉。
三是政策效果逐步顯現。投資增速回升帶動部分裝備行業生產增長加快。一季度,電氣機械和器材、計算機和通信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7%和8.6%,通用和專用設備生產呈恢復性增長。在政策鼓勵下,汽車工業增勢平穩,新能源汽車產量大幅增長。清費減稅、降準降息等政策促進了工業降本增效。
四是工業大省、大行業、新興產業成為穩增長的重要力量。江蘇、廣東、山東、河南等工業大省工業增速均快于全國工業平均增速。裝備制造業增速快于整體工業。輕紡工業克服出口下滑影響增勢平穩。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9.2%,快于整體工業增速3.4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穩步提升。電子行業增加值增長8.6%。一季度工業運行當中,工業大省、新興產業和一些大的行業的發展有利于支撐工業平穩運行。
五是信息產業保持穩定增長。一季度,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45%。網絡提速降費帶動移動數據流量消費成倍增長,移動數據總消費同比增長1.3倍。互聯網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以提供互聯網信息服務為主的增值電信企業實現業務收入增長18.7%。軟件業務收入增長15.5%。
系列政策措施增強市場信心
會上,黃利斌指出,為應對下行壓力,保持平穩增長,去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政策效果正在逐漸顯現,工業增速止跌回升,企業效益繼續改善,市場信心進一步增強。
一是投資方面,去年以來中央實行了一系列擴大有效投資的政策,效應非常好。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是10.7%,比去年全年回升0.7個點,比1~2月回升0.5個點。在投資拉動下,裝備制造業等一些行業生產增速實際上是加快的。
二是消費方面,在穩增長中發揮了很大作用。去年10月份針對汽車產業的萎縮,及時出臺了1.6升及以下乘用車購置稅減半的政策,還有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鼓勵政策,使汽車消費由降轉升,今年一季度表現出良好的態勢。一季度移動數據總消費同比增長1.3倍。
從市場銷售來說,通信器材類零售總額增速達到18.9%。另外像輕工、紡織行業,在克服出口需求萎縮的情況下,國內消費剛性增長,拉動了這兩個行業的平穩增長。
三是去年出臺的《中國制造2025》有力地拉動了工業結構調整和制造業轉型發展。一是制造業的增速快于整體工業,二是高技術產業和裝備、電子行業的增速快于一般制造業。一季度制造業增加值增速是6.5%,快于工業整體增速0.7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增速是9.2%,也快于工業整體增速3.4個百分點。同時,這幾年我們堅持不懈地化解過剩產能和淘汰落后產能,推動了行業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像鋼鐵、電解鋁等市場狀況也在出現積極的變化。
目前《中國制造2025》五大工程相關工作正在積極推進。智能制造工程方面,2015年確定了智能制造46個試點示范項目,2016年還將遴選60個以上的試點示范項目,形成若干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在綠色制造工程方面,近期將會同財政部選擇部分城市開展綠色制造試點示范。在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上,相關部門正在籌建國家動力電池產業聯盟,還將在增材制造、機器人、石墨烯等領域開展研究。
四是清費減稅、降準降息等政策促進了企業降本增效。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增長7.4%,改變了去年全年利潤下降的局面。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成本是85.36元,同比下降了0.41元,改變了多年以來同比逐年攀升的局面。
積極化解鋼鐵過剩產能
就當前鋼鐵產能過剩問題,鄭立新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鋼鐵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取得了顯著成效。按照國務院部署,工信部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土部、環保部等部門加強協調配合、建立工作機制、完善政策措施,“十二五”期間累計淘汰鋼鐵產能約9000萬噸。經過五年的努力,現在400立方米及以下煉鐵高爐、30噸及以下煉鋼轉爐和電爐已經基本淘汰。
鄭立新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政府仍將高度重視并積極化解鋼鐵過剩產能。在化解鋼鐵行業過剩產能問題上,我國政府的態度是堅決的、目標是明確的,已經列入今年發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今年2月1日,國務院印發《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對這項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在近些年來淘汰落后產能的基礎上,從2016年開始,用5年時間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