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制造業向智能化、網絡化、數字化發展,“智能傳感器”這塊基石顯得越來越重要。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報告顯示,我國于2012~2020年迎來傳感器技術和產業快速發展期。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在2019年已超2000億元;預計2021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將達近3000億元。
28日,記者跟隨“潮涌長三角·共建進行時”網絡主題宣傳活動來到了位于嘉定區的上海智能傳感器產業園,了解智能傳感器產業的發展情況,切身體會小器件如何撬動起千億級大市場。
記者看到,在園區的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內,展示著感知醫療、智能駕駛、智慧家居、環境監測等多個領域的傳感器“硬核”應用產品,讓人眼前一亮。
據了解,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于2018年7月在上海正式落地,致力于先進傳感器技術創新,以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和中試為目標,專注傳感器設計集成技術、先進制造及封測工藝,布局傳感器新材料、新工藝、新器件和物聯網應用方案等領域,聯合傳感器上下游及產業鏈龍頭企業開展共性技術研發,形成“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打造世界級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
記者還同時參觀了國家智能傳感器聯合實驗室。“該實驗室由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共同組建。”園區工作人員表示,實驗室研發傳感器關鍵共性技術與行業應用傳感器融合系統解決方案,為傳感器的技術創新和標準化提供了高效研發實驗環境和產業合作環境。
“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和聯合實驗室的落地,進一步加速了傳感器產業的發展。”上海智能傳感器產業園董事長雷文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截至目前,嘉定區傳感器產業項目共計200個,總投資額超1625億元,已落地建設項目167個,總投資額逾1211億元,預計到2025年,產值將超過千億元。